close

最近讀了一本育兒工具書《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》

天下雜誌出版的,是兩位德國的小兒科醫師寫的書

書裡教的"好好吃飯法則"適用於出生至學齡兒童

我覺得這真的是累積兒科門診的經驗之說

可以參考呦~

本書最重要的重點就是教導[好好吃飯法則]

由家長決定:

1.供應甚麼給孩子吃?也就是餐桌上的所有食材由家長來決定,當然家長提供的應該會是健康而適合該年紀小孩吃的食物

2.何時供應?也就是由家長規定一天吃幾次,哪時候端上桌

3.如何供應?也就是由家長來定吃飯規矩,並應該全家人一起吃,關掉電視、沒有玩具。

由孩子決定:

1.要不要吃?與小孩同桌吃飯,所以讓小孩從餐桌上的所有菜餚自己挑來吃。如果過了用餐時間都不吃,就等下一餐。

2.要吃多少?由小孩決定,因為小孩能夠有自己的內在調節系統,不會餓著自己,父母真的不用擔心小孩太瘦長不大(除了還不會自己進食的嬰兒可以由父母來幫他進食)

我剛開始看到這些法則

馬上否決,因為小葳現在在喝奶時間常常都不喝或喝很少,都要強逼用灌的

搞得她哇哇哭得很可憐,葳媽我也氣呼呼的很生氣

看了這本書之後

書中有很多作者描述的門診案例

我發現很多小孩跟父母都會上演一樣的戲碼:吃飯如戰場、角力鬥爭看誰贏

如果父母心軟讓步,就會演變成"聽命煮飯",每天問小孩想吃甚麼,直接煮小孩想吃的,可是小孩子現在想吃的不見得等你煮好她還想吃,又或者他想吃的是高熱量高糖的巧克力,搞到最後父母只會更生氣

如果小孩被逼迫進食,他只會更厭惡那項食物(像我逼葳仔喝奶,所以她最近持續厭奶中),或父母愈禁止他吃的東西,他愈會想辦法偷吃(甚至會造成她長大後回想起那些食物就覺得噁心)

 

書中還有一段是我覺得寫得很貼切的

[不要討論]父母不須跟小孩討論"一定要吃蔬菜不然會生病"、"吃紅蘿蔔是力會比較好"、"吃全麥麵包比較營養"這些話,因為小孩不會相信。事實是,不吃蔬菜他不會不舒服、吃了紅蘿蔔眼睛沒有馬上看得更清楚、吃麵包沒有馬上有活力,也就是小孩的想法只有"一層"這麼直接,他沒辦法像大人想的那麼遠。其實只要父母長期提供這些好的食物在餐桌上,小孩這餐不吃、下餐不吃,但看到父母跟其他小孩吃的津津有味,之後就會自己願意嘗試看看了。

還有一份[紅綠燈食物金字塔]也是值得參考的,只是其中有些食物因為西方人跟東方人飲食不同可以自己稍做改變

綠燈區:可無限制供應的食物。水、蔬菜、水果、穀物製品、馬鈴薯等碳水化合物。小孩一餐當中想吃多少就給多少無須限制。

黃燈區:規律但適度供應。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,牛奶、奶製品、肉類、雞蛋、魚、豆類。

紅燈區:少量供應。高油脂及高糖分的食物。甜點、巧克力、汽水、洋芋片。

 

anyway

因為小葳現在屬於喝奶+吃副食品的階段

所以我決定一天提供4次配方奶+2次食物泥(含蔬菜、米飯、魚肉、雞骨湯)

至於吃多少就問葳仔的意見

不再強迫她了,以免她以後看到奶瓶就想起生氣罵人的可怕媽咪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月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